pcb貼片概述
pcb貼片指的是在pcb基礎上進行加工的系列工藝流程。印制電路板的簡稱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稱為印制電路板,又稱印刷電路板、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電子印刷術制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
pcb貼片注意
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大方向就不會錯了。
-
PCB的成本計算:你需要了解每平方米PCB使用到的材料(包括板材、半固化片、藥水等)價格、設備的損耗成本、輔助材料(比如鉆頭等)的使用或損耗成本、人力成本(主要是設計到的員工工時問題)、管理成本;計算的時候主要是按照PCB所經過的各個流程各個工序進行計算,然后把所有工序的計算成本疊加,基本上就可以了解每平方米PCB的成本,然后再根據成本計算其價格。
-
貼片的不太清楚;
-
PCB加工和貼件一般不是一個加工廠,PCB的加工流程很復雜,貼件的主要是刮錫膏、回流焊。具體的貼件情況不是很清楚,不過一定要考慮到貼件的質量問題,因為貼完件后,很多的虛焊情況可能不易被發(fā)現,產生質量隱患
貼片工藝
電路板的貼片環(huán)節(jié)為產品制作的第一步驟,也是產品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錫膏的特點:
-
錫膏是SMT
-
錫膏的共晶點為183℃,這時,錫膏就由膏狀開始熔融,遇冷后變成固狀體。
-
錫膏的作用就是使其受熱改變形態(tài),是零件與PCB焊接的媒介物。
二、錫膏管理:
-
錫膏到來時,貼上流水編號;
-
使用錫膏時,應按先進先出的原則;
-
錫膏在使用前,要回溫至少半小時,并且進行攪拌,以免錫膏中各成分混合不均而造成不良影響。
-
在沒有刮動錫膏的情況下,錫膏在模板上的停留時間不超過30分鐘。
-
在使用剩余錫膏的情況下,應先試用,等有結果令人滿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加入新錫膏混用。
-
刮好錫膏的PCB板,存放時間不可超過2小時,否則需要擦掉重印錫膏。
-
兩種不同型號的錫膏不能混合使用。
-
錫膏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使用時應注意不要沾到皮膚上或眼睛里。
-
錫膏的儲存溫度為2~8℃。
-
錫膏開封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否則作報廢處理,不得使用。
三、定位:
將需要進行貼片的電路板放置在在絲印臺上,取出需要的鋼網模板安裝到絲印臺上,先不要緊固。電路板與模板稍加對正后,先將電路板固定在絲印臺上,然后通過前、后、左、右移動模板進行微調,以保證模板上的漏孔與電路板上的焊盤一一對應,尤其是IC類的焊盤,更要嚴絲合縫,不能偏差。對準后,擰緊模板的幾個固定螺栓,將模板放平,再次檢查模板的漏孔與電路板的焊盤是否對正,有無歪斜,如有對正不良的情況,需要再次調整,擰緊,然后重復抬起、放下模板幾次,模板不會松動,對正良好為合格。
四、刮膠:
將回溫以后的錫膏經過攪拌,然后放置一些在鋼網模板上,量大約到刮板的2/3處為佳。刮板向下壓緊模板,刮板與模板之間約為40˚角,從上向下,將錫膏刮過模板上與電路板對應的區(qū)域,錫膏通過漏孔平鋪到焊盤上,如果刮過一次后,錫膏量較少的話,可重復刮膠一次。需要注意刮板的力度,力度太小的話,會造成PCB板上的錫膏量不夠或錫膏無法附著在PCB板上,如果力度太大的話,會造成錫膏溢出PCB焊盤,容易造成焊接后的橋接。先印刷一片電路板,然后觀察PCB電路板的焊盤位置的錫膏是否飽滿,有沒有少錫或多錫,還要注意有沒有短路、開路的現象,一定要認真檢查,否則容易引起后面產品的品質問題。確認好之后,電路板在進行刮膠時,就可以掌握好力度,以便于電路板刮膠的順利、流暢的進行。
五、貼片:
-
核對貼片元器件是否與產品明細是否相同。
-
用鑷子將貼片元器件逐一貼到PCB電路板上,按圖紙標示位置一一對應貼好。
-
貼片元件按由小到大、從低到高的順序,盡可能的一次對正貼好,當貼到多個同一種元件時,應先完成此元件的貼片,再換另一種元件進行貼片。
-
每個元件貼上后,用鑷子輕按一下,保證元件的端頭或引腳與電路板焊盤上的錫膏緊密貼合,以防止虛焊。
-
電路板貼片完成之后,需要再次檢查元件有無錯貼、漏貼、多貼或歪斜等現象。
六、保證貼片質量的三要素:
-
A:元件正確
要求各裝配位元器件的類型、型號、標稱值和極性等特征標記要符合產品的裝配圖和明細表要求,不能貼錯位置。
-
B:位置正確
元器件的端頭或引腳均和焊盤圖形要盡量對齊、居中,還要確保元件焊端接觸焊膏圖形。
兩個端頭的元件自定位效應的作用比較大,貼裝時元件寬度方向有3/4以上搭接在焊盤上,長度方向兩個端頭只要搭接到相應的焊盤上并接觸焊膏圖形,再流焊時就能夠自定位,但如果其中一個端頭沒有搭接到焊盤上或沒有接觸焊膏圖形,再流焊時就會產生移位或吊橋;
對于芯片類器件的自定位作用比較小,貼裝偏移是不能通過再流焊糾正的。如果貼裝位置超出允許偏差范圍,必須進行人工撥正后再進入再流焊爐焊接。否則再流焊后必須返修,會造成工時、材料浪費,甚至會影響產品可靠性。生產過程中發(fā)現貼裝位置超出允許偏差范圍時應及時修正貼裝坐標。
手工貼裝或手工撥正時,要求貼裝位置正確,引腳與焊盤對齊,居中,切勿貼放不準,在錫膏上拖動找正,以免引起錫膏圖形相連,造成橋接。
-
C:貼片壓力(高度)要合適:
貼片壓力要合適,如果壓力太小,元件的焊端或引腳浮于錫膏表面,錫膏粘不住元器件,在傳遞和再流焊時容易產生位置移動,再流焊時錫膏無法包裹引腳形成優(yōu)質焊點,容易造成焊點的虛焊和假焊;
貼片壓力過大,錫膏擠出量過多,容易造成錫膏粘連,再流焊時容易產生橋接,同時也會由于滑動造成貼片位置偏移,嚴重時還會損壞元器件。
七、焊接:
-
提前打開回流焊進行預熱,當回流焊發(fā)出提示音之后,表示預熱完成,可以將電路板放置在回流焊內。
-
選擇回流焊已經設定好的溫度曲線,然后啟動回流焊,等回流焊再次發(fā)出提示音時,表示焊接完成,需要取出電路板。
-
電路板進入回流焊之后就會自動進行焊接,其原理就是通過紅外發(fā)熱元件發(fā)熱,然后采用熱風循環(huán)使溫度保持在設定溫度范圍內,給線路板進行均勻加熱,使錫膏經過預熱、升溫、回流、冷卻之后自動融化焊接。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回流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好,太低了錫膏熔化不了,會出現冷焊;太高了,容易起泡,元件也會燒壞。還有就是預熱的溫度要適當,太低助焊劑揮發(fā)不完全,回流后有殘留,影響外觀;太高會造成助焊劑過早揮發(fā)掉,造成回流時虛焊現象,同時有可能會產生錫珠
-
焊接完成之后,需要進行檢查產品的外觀,元器件偏移、元件豎立(俗稱立碑)、元件浮高、極性錯誤、錯件、漏件等等,焊點是否飽滿、光亮,有無缺錫、虛焊等現象,特別是芯片類器件的引腳有無橋焊、虛焊、歪斜等現象,檢查電路板上有無錫珠等,及時進行修理、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