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叫做印制電路板又可以叫做印刷電路板或者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電子印刷術制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目前世界印刷線路板主要分配在三個地方,分別是美國,日本,歐洲。
我們整理09年的數據:在前十位的企業(yè)依次為中國臺灣的Unimicron(欣興電子)、日本的Nippon Mektron(旗勝)、日本的Ibiden(揖斐電)、美國的TTM、韓國的Samsung EM(三星電機)、臺灣的Tripod(健鼎)、中國香港的KB PCB(建滔)、臺灣的HannStar(瀚宇博德)、韓國的Young Poong(永豐)和日本的CMK(中央銘板)。這是09年的數據,現在是2013年,排名大體也沒有產生較大的變動。
在如今世界PCB的格局中,PCB產業(yè)向整個亞洲市場轉移,在整個亞洲市場又以中國PCB市場最為活躍,在如今的PCB行業(yè)當中,存在這一些特點和趨勢,這些特點和趨勢分別是:
下面我們就分開來說說著五點
由于HDI集中體現當代PCB最先進技術,它給PCB帶來精細導線化、微小孔徑化。HDI多層板應用終端電子產品中--移動電話(手機)是HDI前沿發(fā)展技術典范。在手機中PCB主板微細導線(50μm~75μm/50μm~75μm,導線寬度/間距)已成為主流,此外導電層、板厚薄型化;導電圖形微細化,帶來電子設備高密度化、高性能化。二十多年HDI促使移動電話發(fā)展,帶動信息處理和控制基本頻率功能的LSI和CSP芯片(封裝)、封裝用模板基板的發(fā)展,同樣也促進PCB的發(fā)展,因此要沿著HDI道路發(fā)展下去。
在PCB的內層形成半導體器件(稱有源組件)、電子組件(稱無源組件)或無源組件功能"組件埋嵌PCB"已開始量產化,組件埋嵌技術是PCB功能集成電路的巨大變革,但要發(fā)展必須解決模擬設計方法,生產技術以及檢查品質、可靠性保證乃是當務之急。
我們要在包括設計、設備、檢測、模擬在內的系統(tǒng)方面加大資源投入才能保持強大生命力。
無論是剛性PCB或是撓性PCB材料,隨著全球電子產品無鉛化,要求必須使這些材料耐熱性更高,因此新型高Tg、熱膨脹系數小、介質常數小,介質損耗角正切優(yōu)良材料不斷涌現。
它利用光路層和電路層傳輸信號,這種新技術關鍵是制造光路層(光波導層)。它是一種有機聚合物,利用平版影印、激光燒蝕、反應離子蝕刻等方法來形成。目前該技術在日本、美國等已產業(yè)化。
制造工藝和先進設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點,兩個點都是缺一不可的,下面我們就分開來說說這兩點:
1.制造工藝
2.先進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