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線就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用導線直接連接,但是設計的時候一般是沒有這個玩意的,很影響美觀。飛線也是是指排線由于經常受到按壓導致折疊部位斷了而接觸不良,在斷裂的兩端用細的漆包線用烙鐵焊接。有時候是為了偷工減料而直接飛線的,這樣的東西往往性能有問題。 PCB飛線是不可以設置的,是軟件自動的,當你導入PCB時,每個管腳之間都有一個飛線連接,但是這不是真正的線,只是方便你連線,當你連好線時,飛自然消失了!在PCB板沒有布線的時候,由飛線來連接各個網絡,方便布線,所以只要焊盤上的網絡名是相同的,那么它們之間就會產生一條飛線!
某些主板廠商在設計走線時,由于設計水平不夠或者技術實力原因往往會導致最后的成品有缺陷。此時,便采取人工修補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種因設計不合理而出現(xiàn)的導線,稱之為“飛線”。根據(jù)有關技術人員介紹,“飛線”問題源于在板卡的設計或制造中,遺漏了信號線沒有連接,考慮到成本問題,一般會用該方法彌補?!帮w線”這種設計本身存在危險,通常在街邊維修手機的小作坊里能看到維修人員為了簡化作業(yè),就用一跟電烙鐵把主板焊得面目全非,線路飛來飛去并不希奇,但行內人士都清楚這種“飛線”會給產品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
專家認為這種飛線對于產品質量方面的影響有兩種可能:“如果飛線鏈接的為非高頻信號線路或不接近高頻線路,則對質量方面可以視為沒有影響。但被飛線鏈接的為高頻線路,則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由于飛線在工業(yè)生產上屬于非規(guī)模批量生產,基本是由人工手工焊接上去的,在焊接程度上由于焊接工人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產品表現(xiàn)。
一個布局是否合理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可以采用一些相對簡單的標準來判斷布局的優(yōu)劣。大多數(shù)情況下,線路板廠家最常用的標準就是使飛線總長度盡可能短。一般來說,飛線總長度越短,意味著布線總長度也是越短;走線越短,走線所占據(jù)的印制板面積也就越小,布通率越高。在走線盡可能短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布線密度的問題。 如何布局才能使飛線總長度最短并且保證布局密度不至于過高而不能實現(xiàn)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因為,調整布局就是調整封裝的放置位置,一個封裝的焊盤往往和幾個甚至幾十個網絡同時相關聯(lián),減小一個網絡飛線長度可能會增長另一個網絡的飛線長度。如何能夠調整封裝的位置到最佳點實在給不出太實用的標準,實際操作時,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經驗觀查屏幕顯示的飛線是否簡捷、有序和計算出的總長度是否最短。
飛線是手工布局和布線的主要參考標準,手工調整布局時盡量使飛線走最短路徑,手工布線時常常按照飛線指示的路徑連接各個焊盤。Protel的飛線優(yōu)化算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飛線連接的最短路徑問題。
一般情況下有順序飛線和最短樹飛線兩種飛線連接方式供使用者選擇。在布線參數(shù)設置中的飛線模式頁可以設置飛線連接策略,應該選擇最短樹策略。
動態(tài)飛線
在有關飛線顯示和控制一節(jié)中已經講到: 執(zhí)行顯示網絡飛線、顯示封裝飛線和顯示全部飛線命令之一后飛線顯示開關打開,執(zhí)行隱含全部飛線命令后飛線顯示開關關閉。
飛線顯示開關打開后,不僅規(guī)定的網絡飛線自動在屏幕上顯示,而且每當你手工調整布局移動封裝位置時,與該封裝連接的飛線也被自動顯示。另外,自動顯示連接封裝飛線時, 除了與該封裝相連接的飛線顯示外,其余所有飛線都被自動關閉。
執(zhí)行"編輯/移動/移動封裝"命令,如果當前飛線顯示開關處于打開狀態(tài),除了與該封裝相連接的飛線自動顯示外,其余所有飛線都被自動關閉。
當飛線策略為"最短樹"時,飛線的起始終止點是變化的。 我們知道,最短樹飛線并不是按照網絡表中引腳的連接順序來顯示飛線的,而是根據(jù)封裝引腳的實際位置經最短樹計算后再決定一個網絡中封裝引腳的連接順序;當一個封裝的位置發(fā)生變時,依照最短樹理論計算出的連接順序也會發(fā)生變化,也即飛線的起始和終止點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在"最短樹"策略下移動封裝時,與該封裝引腳相連接的飛線會隨著封裝位置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動態(tài)飛線。
動態(tài)飛線采用就近找點連接入網和保證整個網絡連接長度最短的飛線策略,所以,動態(tài)飛線連同最短樹飛線總長度為我們布局時提供了相對最佳的判斷標準。
具體地說:布局時,我們通過下述方式來確保動態(tài)飛線狀態(tài)下布局的有效性。